水产养殖的氨氮指标是安全生产与健康经营的重要因素,正常值范围是多少?如何预防氨氮超标?本文将带领大家揭秘。
1. 氨氮的概念和来源
氨氮是指水中的非游离氨(NH3)和游离氨(NH4+)之和,它的含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废弃物的指标之一,常常被水产养殖行业用来评估水质的优劣,也是衡量鱼类健康状态的指示性物质。
氨氮的来源主要有饲料残渣、鱼粪、浮游动植物和死亡的水生生物等,这些物质在分解时会产生氨,进而影响水质。
2. 氨氮指标的正常范围
g/L之间,若浓度高于此范围,就会对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。
3. 氨氮超标的危害
氨氮超标会直接影响水产物体内部的生理代谢,导致鱼虾死亡,严重的氨氮中毒还可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,甚引起生物链直接崩溃。
此外,食用超标的水产类食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,如引起食物中毒等。
4. 如何预防氨氮超标
(1)增加水量:增加水量可以稀释废物,降低氨氮浓度。
(2)定期换水:定期换水是维护水质的必要措施,有效地降低氨氮浓度。
(3)控制饲养量:适量饲喂可以减少饲料废弃物,有效地减少氨氮污染。
(4)生态调控:利用生态三角洲理论对养殖污染进行调控,例如选择搭配紫外线等光照设备,可以抑制浮游生物繁殖,减少有机物分解,从而达到控制氨氮污染的效果。
氨氮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指标之一,超标将会给养殖业以及人类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害,因此要加强水质管理和健康饲养,预防氨氮超标的产生。